大股东长期占据第一大客户和主要供应商身份。
文/每日财报 南黎
在汽车智能化、电动化趋势日益明显的背景下,广州瑞立科密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立科密”)作为国内商用车主动安全系统的龙头企业,其IPO进程备受市场关注。4月11日,公司获得了闯关A股上会的审议资格,4月18日,深交所上市委对其上市首发申请进行审核表决。
然而,其上市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关联交易的复杂性、募资额的缩水以及业绩的波动性,都为这家企业的IPO之旅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
收购17年后上市,
报告期分红“失踪”
瑞立科密创始人为张晓平,旗下拥有第一家上市企业是瑞立集团。瑞立集团主营汽车零配件等综合性业务,2004年7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07年,张晓平通过瑞立集团花费6120万元收购了一家专业从事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公司,即瑞立科密的前身——科密有限,持股51%。
收购六年后,即2013年10月,瑞立科密进行股份制改革,股东数量增至41位,包括瑞立集团、4家机构股东深创资本、科金控股、达晨创投、海汇科创,以及36位自然人股东。
17年后,瑞立科密终于IPO。目前,张晓平、池淑萍、张佳睿一家三口是瑞立科密的实际控制人,合计控制公司71.56%的股份。
此次上市,瑞立科密拟募集资金约15.22亿元。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净额将全部用于瑞立科密大湾区汽车智能电控系统研发智造总部、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信息化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拟投入募集资金金额分别约为8.81亿元、3.08亿元、8278.62万元、2.5亿元。与首次招股书(申报稿)相比,用于“补流”资金缩水了80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首次提交的招股书中披露了2021年进行4100万元现金分红,但在最新的招股书中却未显示2021年的现金分红额。如此瑞立科密2021年是否进行了分红似乎成为谜团,这也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除了募集资金、分红的调整,对于瑞立科密来说还面临着产能扩展后的消化问题。报告期内,瑞立科密主营产品气压电控制动系统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4.01%、51.74%、77.87%、74.17%,呈波动下滑趋势。在产能利用率整体趋势下滑的情况下,公司又募资扩产,未来是否存产能消化风险?公司此次募资扩产必要性是否合理?这也成为外界的担忧之处。
大股东身兼多重身份
关联交易曾遭问询
对于瑞立科密来说,外界对其质疑主要集中在大股东——瑞立集团的身份。通过招股书,我们注意到,瑞立集团不仅是瑞立科密持股64.16%的控股股东,还长期占据第一大客户和供应商的双重身份。
采购端,瑞立科密2021-2023年向瑞立集团采购原材料金额分别为1.11亿、0.98亿、0.59亿元,占营业成本比例最高达12.88%。
销售端,瑞立科密向瑞立集团及其下属企业向采购销售金额分别为3.85亿元、2.74亿元、0.78亿元,2021年关联销售占比高达27.8%,瑞立集团及其下属企业贡献收入近三成。
瑞立集团通过关联交易形成?巨额应收账款?,成为瑞立科密业绩的重要推动力量。
招股书显示,2021~2022年末,瑞立集团及其下属企业成为瑞立科密应收账款余额最大的客户,分别为1.25亿元、2.67亿元,占应收账款余额的比例分别为26.49%、39.21%。这些应收账款迟迟难以收回,甚至演变成了资金占用。
为减少关联交易,瑞立科密于2021年完成对瑞立集团下属扬州胜赛思、武汉科德斯、温州 汽科和温州立晨的收购,完善了公司主动安全系统业务产品序列以及上游阀体结构件等原材料的产业链布局。这四家公司,如今成为瑞立科密业绩重要贡献来源。2024年,该四家子公司营收合计7.9亿元,净利润合计4073.15万元,占瑞立科密同期营收、净利润的比例分别达39.96%、14.82%。
在首轮问询中,深交所也就重组收购企业的操作向瑞立科密发出了质疑。尽管2023年后瑞立集团退出前五大客户,但历史遗留的应收账款清理依赖关联关系,独立性存疑。
周期特性明显,业绩波动大
瑞立科密专注机动车辆主动安全系统相关核心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经过20多年的积累,公司已成长为集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为一体的商用车主动安全系统龙头企业,其中关于气压电控制动产品包含的制动防抱死装置(ABS)的产量和销量已连续10年排名行业第一位。
公司主营产品与下游汽车行业密切相关。数据显示,最近三年,我国商用车销量分别为和479.59万辆、330.05 万辆和403.10 万辆,市场受宏观经济及行业政策影响较大。
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瑞立科密分别实现营收13.83亿元、13.26亿元、17.6亿元、9.07亿元,归母净利润1.98亿元、9696万元、2.36亿元、1.2亿元。
其中, 2022年,瑞立科密归母净利润同比明显下滑,降幅超过50%。受商用车市场暴跌31.14%拖累,核心产品气压电控系统收入锐减30.76%。尽管2023年业绩反弹,但商用车年销量已从2020年峰值513万辆降至403万辆,行业天花板触手可及。
《每日财报》注意到,近年来瑞立科密境外收入增长的势头很猛,占比从2021年的4.4%显著提升至2024年上半年的17.23%,主要客户包括采埃孚、尼得科等国际Tier 1供应商。公司宣称凭借性价比优势抢占欧洲、中东市场,2023年机动车主动安全系统境外收入达2.02亿元,同比增长67.16%。在当前中美关税争端加剧的形势下,境外销售的风险无疑成为公司此次上市所面临的另一大重要挑战。
丨每财网&每日财报声明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表达的信息或者意见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删。
内容投稿:meiricaibao@163.com
电话:010-64607577
手机(微信):15650787695
投资者交流群:公号内留言微信号,由群主添加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