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网易财经ESG
作者|王晓丽
据同仁堂(600085.SH)近日发布的2024年年度报告,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85.97亿元,同比增长4.12%;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8.54%,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同仁堂自2020年以来的首次归母净利润出现下滑。对于2024年归母净利润下降,公司解释称,主要是中药材价格上涨使产品成本增加,以及市场拓展费用增加导致销售费用增加,随之导致公司综合毛利率、净利率均较上年有所下降。
此外,根据MSCI最新ESG评级,同仁堂获评“BBB”级,位于行业平均水平。从具体指标表现看,同仁堂在环境维度的表现出色,社会维度的表现居中,然而公司治理表现则位于行业末位。
来源:MSCI官网
产品质量安全待提升、深陷仿冒漩涡
在社会维度,据MSCI公布的制药行业ESG评级标准,MSCI在社会维度上更关注企业在产品安全与质量、人力资本开发以及医疗健康可得性的表现。然而,同仁堂在这些关键领域的实际表现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来源:MSCI官网
在产品安全与质量方面,根据MSCI信息,同仁堂在该维度的表现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同仁堂在其《2024年ESG报告》中强调,公司将品质视为企业的生命线与立足之本。公司全力打造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把控质量风险,通过精准的药物警戒、高效的产品追溯体系建设以及及时妥善的质量事件处理,全方位保障产品品质。
同时,在产品测试方面,同仁堂制药厂大兴分厂质量检验科已获得CNAS实验室认证证书,意味着该实验室具备了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测试能力,并对生产全过程进行内部测试,全力保障产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切实履行守护公众健康的社会责任。
然而,同仁堂此前也曾多次陷入产品质量与安全争议事件。2016年,同仁堂因质量问题被多次点名,涉及翻白草、加味左金丸、熟地黄等品种。201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22份不合格中药饮片名单,同仁堂旗下公司位列其中。
2018年末,据江苏电视台报道,同仁堂集团下属子公司北京同仁堂蜂业涉嫌回收并销售过期蜂蜜,北京同仁堂蜂业也因此被罚没1420万元,市场监管总局直接撤销同仁堂“中国质量奖”称号。
2024年4月,同仁堂生产的仁丹被国外检测机构检测出汞含量超标近5万倍,引发公众对同仁堂产品安全的质疑。不过,同仁堂随后指出,其产品生产过程符合GMP要求,并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5册WS3-B-0907-91》规定的标准进行检验,每一批次均检验合格后上市。
此外,作为“同仁堂”商标唯一合法持有者,同仁堂还深陷仿冒漩涡。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有消费者在“北京同仁传统滋补经营部”购买的商品,外包装无保健品标识却宣称疗效,商家辩解称属于“定制款原材料加工”。
然而,据媒体调查发现,电商平台上存在大量名称近似的店铺,如“北京同仁经营部”“同仁堂直营总店”等,通过模糊表述暗示与正品的关联。还有用户投诉称,其购买的辅酶Q10胶囊宣传为北京同仁堂产品,实际发货却是南京同仁堂商品。
利润下滑、原材料成本上涨
在治理维度,MSCI对企业治理表现赋予了超过30%的权重,然而同仁堂在该维度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从实际情况来看,公司目前面临着原材料成本上涨、过度依赖大单品、“重营销轻研发”、门店过度扩张等多重转型困境。
在业绩方面,根据同仁堂历年业绩数据,2021年至2023年,企业营收和净利润呈现稳定增长态势,营收与净利润增速多在10%以上。然而2024年,其营收同比增长4.12%,增速骤降至个位数水平,净利润则同比下降8.54%,出现近年来首次负增长。
对于2024年的经营业绩,同仁堂在年报中解释称,营业收入增长主要源于公司大力推进营销改革,积极开拓市场。公司营业成本104.21亿元,同比增长10.70%,主要原因是中药材价格上涨导致产品成本增加。。
据公司2024年财报,2024年公司医药工业原材料成本较同期上涨23.07%。从产品端来看,2024年公司心脑血管类、补益类、清热类产品的成本分别上涨40.24%、26.40%、25.98%,导致毛利率分别下滑8.31%、1.74%、3.66%。
来源:《同仁堂2024年财务报表》
据了解,中药材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可能与气候变化、资源短缺或供应链不稳定有关。作为一种自然资源,中药材的供应和价格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例如,天然牛黄是同仁堂核心产品安宫牛黄丸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占安宫牛黄丸成本一度在60%以上;
而据中药材天地网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天然牛黄市场价格为170万元/公斤,较2023年初的57万元/公斤上涨了198.25%。此外,2024年,公司黄连、郁金等其他原料成本上涨亦超30%。
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不确定性,同仁堂在其《2024年ESG报告》中也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在ESG报告的“气候风险和机遇识别”专题中,北京同仁堂提到了原材料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机遇,指出环境因素和技术革新能力都可能影响原材料供应。
对此,公司表示将完善应急预案,打造规范化种植养殖基地,强化门店和自有建筑的抗灾性能,构建抗风险的供应链。同时,提前布局低碳技术,推动资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与循环利用。
另一方面,同仁堂的前五大系列产品分别为安宫牛黄系列、同仁牛黄清心系列、同仁大活络系列、六味地黄系列和金匮肾气系列。其中,安宫牛黄丸是其最核心的产品。然而在业内看了,同仁堂对这一大单品的过度依赖,却导致公司整体收入增长动力不足。
据报道,上述业绩依赖单品的现象在中药老字号企业中较为普遍,主要是由于行业内上市公司新产品开发乏力。尽管同仁堂意识到这一问题并试图破局,如推出面向年轻群体的新品,但效果并不理想。
此外,同仁堂2024年新增250家零售门店,但扩张亦未带来边际效益提升,其新增门店多位于三四线城市,客单价较低,收益递减明显。业内人士指出,同仁堂的“渠道下沉”策略与品牌高端定位错位,低线城市难以支撑其高溢价产品。
在增收不增利的同时,同仁堂却在大幅提高分红比例。在中期分红6.86亿元的情况下,公司末期又计划分红6.86亿元,全年合计将分红13.71亿元,分红率达到89.86%。这一分红金额是2023年的2倍,分红率是2023年的2.19倍。
参考资料:
[1] 《同仁堂净利润五年首次负增长 员工降薪高管涨薪》;网易号外
[2] 《同仁堂净利降9%分红率90%翻倍 员工人均薪酬降2.37%九董监高加薪》;长江商报
[3] 《ESG年报解读|原料成本飙升,同仁堂强调风险与机遇,“三家合一”品牌整合提速》;搜狐财经
[4]《安宫的故事同仁堂讲不下去了》;妙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