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底薪奔跑的京东物流,势必是一场众人围观的孤单旅行。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在4月15日凌晨发布的内部信中再次透露出对京东物流的焦虑感,焦虑一方面来自于取消快递员的底薪,另一方面则来自于京东物流自身长达13年的亏损。毫无疑问,京东对重金投入搭建起来的物流网络寄予厚望,但在京东物流的接连亏损之下,薪酬改革、降低成本、物流变现自然显得迫不及待。
焦虑感
刘强东在文章中表示,为了增加揽收单量,增加公司收入,京东忍痛调整薪资结构。
京东物流薪酬改革的背后是上线许久却表现平平的个人快递业务。一位通达系快递企业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称,京东的个人快递业务是一个短期不可高估、长期不可低估的业务。尽管京东在个人快递业务方面并没有长期的经验,但整体的物流框架已经搭建起来,服务企业多年的京东物流需要尽快调整思路和经营方式。
或许刘强东已经意识到京东物流在承接个人快递业务后,需要一场自下而上的“变革”。当前,京东已改变了“底薪+提成”的薪酬结构,将底薪转变成更有激励性的业务提成,并增加快递收件任务。彼时,京东物流相关负责人给出回应称,京东物流独立运营之后,不仅服务京东商城自身的订单,还有大量外部订单业务,大客户业务以及个人快递的揽件业务等,原来的薪酬结构已经不适应新的模式,因此在部分地区试点将底薪转变成更有激励性的业务提成。
降成本
抛开所有的情怀和大理想,是京东为快速做大个人快递业务进行的调整。“将揽件的单量和薪资直接挂钩,甚至规定超过一定揽件数量后,快递员将获得更高的工资。这种方式可以推动快递员主动增加揽件业务,尤其是对更习惯送件而非揽件的京东快递员来讲。”一位和平里快递网点负责人称。
上述负责人解释,网点能否赚钱在一定程度上和揽件量直接挂钩,这也要和快递员揽件量挂钩,每单揽件的收入一般要比送件高出1元甚至更多。“没有揽件哪来的派件业务?也不能靠天吃饭。”当记者问起揽件重要性时,上述网点负责人很激动地表示。
以北京地区为例,多家快递公司采用前1-3个月底薪+寄件,此后便无底薪,划分片区,无五险一金。快递员可自行缴纳五险一金。有些快递公司承担意外险,包吃包住。这也意味着快递员工资收入与业务量相关。
在本轮调整薪资结构前,京东物流采用“底薪+绩效+五险一金,划分片区”的方式,属于典型的“旱涝保收”模式,但是这样的模式却并不是一种能够适应市场竞争的模式。随着京东物流向外开放,不再仅服务于京东商城,尤其开始向个人揽件,需要采用更符合市场化运营的计件方式调整薪资结构。毫无疑问,京东之前采用“底薪+提成”的方式,可以较好地保障员工的经济利益,改变薪酬结构、取消底薪,可以降低成本。
这显示出京东想要快速发展个人快递业务的野心,促使京东快递员改变习惯,习惯派件同时还要习惯向个人揽件。一位京东快递员送货时对北京商报记者称:“现在揽件和派件还是一拨人在负责,揽件量在增加,但是数量还很有限,对工资确实有影响。每天都在忙于送件,多少有些忙不过来,增加揽件尤其是不顺路的揽件会让工作量翻倍。”
京东物流的止损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刘强东也对京东物流的情况向公众交了实底,他称:“京东物流2018年全年亏损超过23个亿,这已经是第十二个年头亏损了。如果扣除内部结算,京东物流去年亏损总额超过28亿元……如果这么亏下去,京东物流融来的钱只够亏两年的!”
在京东财报中,物流方面的数据从未直接公示。根据京东历年的财报数据显示,2017年,包含物流、技术创新和海外业务的“新业务”运营亏损20.7亿元,2018年达到51.3亿元。而物流就是“新业务”的一部分。
尽管如此,京东集团内部已经开始向物流要成绩。2018年三季度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中,京东CFO黄宣德表示,京东物流会对未来利润率改善做出贡献。“京东第三方市场业务增长很快,有一部分增长就来自于京东的物流服务。”黄宣德强调。
2017年,京东物流独立出来,并且开始向第三方开放,这也意味着,京东物流不再只是“京东商城的物流”,而是转向第三方物流,运营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开始自负盈亏。从这个时候开始,京东物流不再只是作为京东商城的运营支撑体系,而是真的要像一家“物流企业”那样经营。
京东物流作为京东多年来投入人力物力最大的业务,砸出了用户体验的核心竞争力,未来也可能变成利润中心。京东已经表现出对京东物流的期望,2019年1月,京东进行了大规模框架调整,京东物流一跃成为三大子集团之一,与京东零售、京东数字科技并列。独立的京东物流是时候为资本市场提供一份高可信度的成绩单了。
在业内人士看来,京东物流对上市的需求越发迫切,向第三方开放就注定在向市场要资源和利润,要让早期的巨额投入看到成效。与此同时,京东零售作为子集团之一,正经历着大的架构调整,细微处的高管轮值、淘汰高管10%也随之开始,这些也足以向京东物流释放压力消息。